cover_image

议题讨论招募|高校性骚扰与系统性压迫

CW多棱镜 CW多棱镜 2024年08月23日 02:00
图片

作者 | 咘咘、小鱼


2024年7月21日晚,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原党委书记兼副院长、博士生导师王贵元被实名举报长期性骚扰及强制猥亵其学生。在多个社交平台上,这名学生发布了长达近1小时的视频,完整呈现了王贵元对她性骚扰及威胁的过程,以及各种证据。这一举报在短时间内热度暴涨,截止7月22日,仅在微博平台,该账号关注者已经超过十万。对此,中国人民大学的回应十分迅速,7月22日晚七点左右,中国人民大学在其微博官方账号发布情况通报,对王贵元处以“开除党籍处分,撤销教授职称,取消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”的处罚,并将线索依法反映给有关机关。

图片


至此,这一事件似乎尘埃落定,维权获得阶段性成果。然而,对事件的反思没有停止,“高校性骚扰”屡禁不止的问题在舆论场中仍在发酵。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在于,该名学生后续是否能够顺利毕业,会否因为此次举报而遭受区别对待。另外,对于王贵元的处置也受到高度关注,行政处罚之外,他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?在此之前处理不当的相关工作人员,是否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?


一波未平一波起。8月14日,自称人民大学学生的“万某妍”实名举报两年前被同校环境学院研究生“张某隽”强奸、殴打,其控诉和描述整个过程的十多分钟视频也冲上热搜。然而与前一起事件不同,本起事件中由于种种原因,似乎证据仍不够完整;而据当事人描述由于警方和校方的不作为,部分证据并未保留和确认,加上当事人的精神状况等因素,使得案情更加扑朔迷离,相关部门正在进行调查,结论暂未公布,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讨论。


这些事件都指涉高校性骚扰背后的结构性原因。一些在校生和毕业生指出,就读期间,研究生处于绝对弱势,导师掌握着学生学术研究、发刊乃至毕业的命门。在这样的权力关系下,研究生面对“性骚扰”及类似问题时难以自我保护,甚至不得不为了顺利毕业而忍气吞声。此外,高校乃至社会始终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,“性骚扰”的犯罪成本低,受害者举证维权却举步维艰。当事学生在选择媒体曝光之前往往都几番求助过官方部门,几乎都是在交涉无果之后无奈将选择舆论制裁作为最后的抗争。事件曝光后,中国人民大学曾两度发出声明表示“对此事高度重视”,然而我们不禁思考,到了升级成公关事件的层面才重视,是否为时过晚?高校和其他权力机构要如何才能承担责任,及时有效地应对性骚扰事件,以维护当事人的切身权益?


图片


校园性骚扰为何频发?哪些群体更容易成为受害者?

性骚扰如何认定?我们怎样避免成为骚扰者和被骚扰者?

高校学生该怎样预防性骚扰?性骚扰发生后,又该怎样取证和维权?

高校性骚扰屡禁不止,学校和社会如何应对?关心性别议题的我们,可以做些什么?


本次讨论将在2024年8月24日晚20:00开始,我们诚挚邀请所有对这一议题感兴趣、并愿意友好及负责地分享观点的朋友们参与本次线上议题讨论。


请感兴趣的朋友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黄人微信,小黄人将邀请您加入群聊。我们将在讨论开始前在群内发布会议链接。

图片
图片

微信扫一扫
关注该公众号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CW多棱镜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